全球快报:开封有个包青天,为何却在开封知府石碑上被除名?
(相关资料图)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一生都秉公无私的大清官,他们敢于面向皇帝进言直谏,敢于和贪官污吏作斗争,敢于大义灭亲做榜样,因此他们很多人都被写进了史书,千古留名。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历史人物就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包青天包大人,他是世人皆知的一代名臣。他的名字曾铭刻在开封的知府石碑上,可是为何后来却在石碑上除名呢?下面跟随我来走进包大人。
包拯,他出生于公元999年,28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在当时来说这个年纪考中进士说明资质还是很不错的。考中进士以后,朝廷分他去江西就职,但是因为父母年纪都很大了,他想在家里这边当官,于是朝廷就把他安排到了合肥,可是他的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于是就辞掉了官职,回家给父母养老。过了几年,包拯的父母都去世了,他就在父母坟前搭了一个草棚,直到守孝期限已经过了,他还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乡里乡亲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过来安慰于他。公元1037年,包拯离开了家乡,才被朝廷分配了官职。
包拯无论在哪个地方当官,他都是不贪不腐,并且执法很严格,从来都不畏惧那些有权势的人,深得百姓的拥戴。他最喜欢的还是弹劾官员,甚至连宰相都不放过,只要你犯了错,让包拯抓住了把柄,那你基本就要伏法了。当时有一个叫做王逵的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如果反抗他就利用官府派兵滥刑打压,被杀的百姓数不胜数,激起了百姓极大的不满。但是这个王逵有关系,和宰相关系好,仁宗也很赏识他,所以他一点也不害怕。包拯听说后接连七次上奏弹劾他,最后甚至把仁宗都骂了一顿,朝堂都懵了,社会反响极大,最后终于将王逵绳之以法。由于包拯酷爱弹劾官员,所以被大家叫做“包弹”。
开封府有一块记录开封历任知府的名单,按理说应该有包拯的名字,但是最后却被抹掉了,这是为何呢?原来,后人在缅怀包大人的时候,都要来开封这块石碑前摸一下他的名字,久而久之竟然在石碑上就被除名了,可见,在百姓的心中包拯的功绩有多大。